復初集

善書類別: 其他類別

是經收錄於《台灣宗教資料匯編》第一輯第廿一冊中,筆者所見為其卷一。封面內頁稱:「庚子年仲冬,諸鸞生暨諸同人敬重刊,板存漳州城內南臺廟街多藝齋刻字店」。關於造作緣起,吳鵬程說:「此書係關、林二夫子,扶鸞而作也。其初因鵬程絜家內渡,僑寓石鎮。適內人抱恙,恭請太師(案即林兆恩)飛鸞指示,屢見奇效。故於光緒己亥冬,協同在碼諸商紳等,鳩資興建文山書院。落成後,鵬復邀集台北諸友及本地□公,聯名稟請著書勸世。幸蒙太師俯從所請,會同文衡殿關聖帝君,交章上奏天曹,欽承玉旨,於三月望日,就文山院開壇著作,每月三、八及朔望為期,日間判症施方、捨棺送藥,夜則延請神聖仙佛降筆著書,計八閱月而書成,分為四卷,其中皆勉人為善至意。……」至於是經內容,「例言」謂:「此書賦詞歌曲,無美不臻;訓諭詩文,無法不備。所言忠臣孝子節婦義夫,以及陰陽果報,無非寓勸寓懲,欲人改惡從善。有犯者當及早回頭,無過者宜即時嘉勉。」按前引所謂「石鎮」、「文山書院」者,未知是指何地,不知是否為福建漳州東石鎮?如「開漳聖王序」說:「嘗考閩漳闢於盛唐,號稱鄒魯,述紫陽之教,被聖代之仁恩,山水秀美,人文振起。……」「梓潼帝君序」曰:「溯夫石鎮自弘治開埠,嘉靖□都,至國朝□□,始易市為鎮,度地而城,別開規模於一隅之中。……」。至於書院具備的功能,據引文可知,實際上兼有善堂與鸞堂雙重性質,非一般私塾之課讀也。吳氏為臺北人,內渡寓於漳州,一面是基於原鄉情感,一面當與台灣割日有關。後來,在因緣際會之下,他在漳州成立文山書院,並任總理堂務正董。也因此,《復初集》存板於漳州,而非一般同期鸞書之藏於泉州。另就崇奉的神祇來看,文山書院的主神為關帝和林恩主,與台灣竹、苗各地鸞堂以三恩主為主者,也有相當明顯的差異,應是受到漳州傳統的影響。從著述緣起可知,本書乃吳氏在漳州刊刻後,再輾轉送回台灣流通的。